这辽东局势,还真是金玉其外败絮其中。</p>
说好的大权在握的太守大人,领衔五郡的最高元首。</p>
然而,这刚开局便是满地狼藉。</p>
农业上荒地遍地,没有操作空间。</p>
而商业上,拳头品全部被断了来源,商路的拓展只能再等些时日了。</p>
不过还好,接下来就没有那么多么蛾子事情了。</p>
甚至於,因为不少预定开支被取消,苏曜还能把剩下的钱加一步扔到教育里面去。</p>
而其中重中之重的便是襄平的郡国学校。</p>
郡国学校,其建制可追溯到前汉景帝时期,乃是汉时地方官办教学机构。</p>
昔日的蜀郡太守文翁深感当地文化落后,无人可用,便选拔优秀小吏送往京城学习,学成归来后委以要职,在成都设立官学,招收学生,称为"学官弟子"。</p>
而这一举措得到了后来汉武帝的高度赏,下令天下郡国仿效蜀郡,设立官学。</p>
至此,天下郡国学校始兴。</p>
比起在洛阳的最高学府太学,和地方名师举办的私学外,大汉在各郡国治所都建有一所由地方长官负责兴办和管理的郡国学校。</p>
其规制和教学内容可能因地区而异。郡国学的主要任务包括培养本郡的官吏、向朝廷推荐优秀学生、以及推广教化、宣传思想等。</p>
不过如今的郡国学校却基本沦为了世家门的交际场。</p>
普通人根本没资格进入这里。</p>
故而,在了解到这一层面后,苏曜便决定了,扩编势在必行。</p>
"不但郡国学校要扩编,各县也都拨出地来兴建专司扫盲教化的学校,把我们军中的扫盲运动普及到地方来。"</p>
"在此间若发现民间有那成绩优异和才思机敏者,应立即送至襄平国学校,助其深造,不但免其学费,更可为其免除徭役名额,使其专注学业。"</p>
苏曜的决心在郡府内引起了不小的轰动。</p>
官吏们面面相,心中既惊讶又敬佩。</p>
他们没想到这位新任太守不仅雷厉风行,而且深谋远虑,对教育如此重视,而且还真的愿意真金白银的咋在里面。</p>
甭管心中怎么想,此刻面对如此仁政,人是纷纷拱手:</p>
"府君英明!"</p>
"府君有教无类,百姓受益良多,此举定能振兴本地教育,实乃我辽东之福啊!"</p>
不过么,在一群声中,卫明倒是皱著眉头站了出来。</p>
他没想到苏君侯的举措竟然比最初预想的还要激进。</p>
大规模的对学校进行扩编扩建,那可不是有钱就搞得了啊。</p>
"苏君侯,兴教之心令人佩服。"</p>
"然则辽东本地师资薄弱,既无名士,更少典籍。"</p>
"盲目扩建恐学校开门以后无法启用,徒耗力啊。"</p>
然而苏曜却一笑回道:</p>
"你可曾听过印刷术?"</p></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