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警日志

第421章 北方大街老街(1 / 2)

第422章北方大街老街</p>

一场浩大的排查工作据此展开。</p>

案子虽然是省厅重案组接手,但实际发生在天州市,这边的公安局责无旁贷,这种浩大的排查工作肯定是以天州市市公安局的力量为基础。</p>

开始之前,李东林在做动员会。</p>

“主要的排查力量,虽然是天州市公安局,但实际上你们几个人要负起责任。”</p>

“目前的情况来看,凶手早年应该在南山路住,后来搬到了北方大街,这次排查就以北方大街为主,要确保100%排查,不能有遗漏,尤其重视从南山路搬来北方大街的。”</p>

王松、宋明光等人都是这方面的老手,不用李东林交代也知道这次的排查是否成功,有可能会决定案件是否能够侦破。</p>

至于李东林要求的100%排查不能遗漏,做到这一点其实并不难。</p>

以当地派出所、居委会为基础,集中力量对一条街道的居民想要摸清楚居住人员,实际上并不难。</p>

居民就不用说了,邻里邻居的大家都会熟悉一些,流动性人口其实也比较好排查。</p>

流动人口无论是在北方大街租房还是工作,都要有房东或者是老板。</p>

有根就好找。</p>

尤其是以案发时间跨度超过10年来看,对方是流动人口的可能性不大。</p>

不仅不能是流动人口,对方还要有相对稳定的处理尸体的地点。</p>

要有肢解尸体的工具,不容易被人发现。</p>

租房干这种事……可能性不大。</p>

难的是,排查的精度问题。</p>

去年杭市发生了一起离奇命案,妻子半夜失踪,生不见人死不见尸。</p>

妻子失踪,丈夫自然是第一被怀疑对象,但是经过几轮的调查走访谈话询问,妻子的丈夫始终没有露出半点马脚。</p>

后来,在当地警方即便掌握了线索,但由于一直找不到死者尸体的情况下,也没办法就定性人就是丈夫杀的。</p>

直到警方在小区的生活污水转移化粪池里,打捞了几天几夜,弄到一点渣渣碎末,分析确定就是人体组织,结合死者家里在妻子案发后当晚用水量激增,才最终锁定了丈夫的作案嫌疑。</p>

从这个案子就能看出,对嫌疑人的排查,不是说查到了这个人,就能发现对方是凶手。</p>

谁也不会在脑门上刻着自己是杀人犯的字样。</p>

排查最难的是发现可疑线索。</p>

“另外……注意安全,对方杀了这么多人,可以说是穷凶极恶,有没有杀伤性武器,谁也不知道,必须提高警惕,绝对不能有人单独行动。”</p>

李东林经历过这样的事情,五年前,他曾经参与过一个部委督办的恶性案件。</p>

参与排查的地方民警,由于人手不足,原本最少两人一组的排查,拆分成了一人一组。</p>

其中一名民警在调查的时候就发现了嫌疑人,当时的警察其实也没有急功近利,并没有直接动手,想着回去搬援兵。</p>

结果对方好像已经知道自己已经暴露,在民警转身离开的时候,从后边偷袭,一菜刀就劈在了办案警察的脖子上。</p>

两人排查,这是血和命带来的教训。</p>try{ggauto();} catch(ex){}

“放心,李处,我们几个都经历过,绝不会犯这样低级的错误。”</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