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万盛世

1162公忠报国(2 / 2)

接下来闲聊的时间,小皇帝开口说道。</p>

魏广德点点头,这个没什么好说的,周亚夫因被怀疑谋反,最终绝食而死。</p>

“那陛下认为,若你是景帝,会如何对待他?”</p>

魏广德面露笑容,很平淡的问道。</p>

“囚禁在府中,保留体面,毕竟‘七国之乱’时,他确实立了大功劳。”</p>

小皇帝思考以后说道。</p>

“陛下认为周亚夫有罪?”</p>

魏广德笑问道。</p>

“虽然朕也认为,周亚夫置办甲胄或许真的是殉葬所用,但那又如何,朝廷有明文,禁止私藏甲胄。</p>

他身为宰相,当然知道此为律法,却依然在府中收藏,自然有罪。”</p>

小皇帝朱翊钧一脸严肃说道。</p>

魏广德盯着朱翊钧半晌,让小皇帝都觉得有些不好意思,不过更多或许是觉得自己是不是说错话了的时候,魏广德才哈哈大笑起来。</p>

“陛下说的确实没错,周亚夫私藏甲胄一事儿,按律确实有罪,即便他辩称是其子在操办,他并不知情。”</p>

实际上在古代,甲胄一直都是被视为战略级装备,私人家中是绝对不允许收藏的。</p>

即便是大明的军户,家中也只能保存祖先留下来的甲胄,也就是鸳鸯战袄或者曾经使用过的铠甲作为纪念。</p>

这种情况下,即便是武将家族能保留下来的铠甲也不会很多,不够区区数套而已。</p>

这对于大明来说,当然不算什么,毕竟大明军卒的披甲率是历史最高。</p>

是的,大明即便是最差的卫所,披甲率也接近五成,而精锐边军的披甲率能够高达八成以上。</p>

不要认为大明军卒大量使用棉甲,只有军将才使用铁甲,是不是棉甲防御力不好,其实棉甲的防御力相当优秀。</p>

当然,这是指保质保量那种,偷工减料的不算。</p>

十多年后的援朝战争中,数万明军就能击退数十万倭寇,其中可不仅仅是明军火器优良,而正是明军边军精锐的高披甲率,让明军能够以一敌百。</p>

事实上,当时中日战争中,明军以火炮占优,而日军则是铁炮有数量优势。</p>

但是,日军在“战国”所仰仗的铁炮,在面对明军披甲士兵后威力大打折扣,用日本的话来说,就是“弹矢不能破”,甚至有记载,“箭也立不起来,刀也切不动”。</p>

不仅是日本刀捅不进明军盔甲,威力更大的竹枪也捅不进去,这可不是后世的段子手编造出来的,日本一些私人笔记中就有此记载。</p>

当然,日本官方史料大家看看就好了,如“《太阁记》第15卷、《立花战功录》、《加藤家记》、《久国杂话》:碧蹄大捷,击败明军百万,斩首3万8千余”</p>

好吧,指这一战就把明军援朝全部给杀光了。</p>

实际上,万历援朝战争打了两次,第一次大明出兵四万,第二次出兵近十万,共计十四万人上下。</p>

日本第一次出兵十五万,第二次增兵至三十万,丰臣秀吉投入了十万预备军和六万卫队。</p>

至于最出名的“碧蹄馆”一战,大明参战兵力五千余人,遭到三万到四万日军围攻,战后明军伤亡两千余,其中当场阵亡二百多人,日军伤亡五千余,阵亡不详。</p>

而这一战最明显的就是,日军武器对明军杀伤力有限,明军可以正面冲击人数占优的日军而胜。</p>

可见,甲胄在古代战场上的价值,那是非常大的。</p>

周亚夫因为甲胄被治罪,其实不算冤,即便他有自己的解释。</p>

不过接下来他们的聊天,魏广德就开始夹带私货。</p>

“古人云:“天下虽安,忘战必危。”</p>

如今天下承平日久,武备废弛,将官受制于文吏,不啻奴隶。</p>

夫平日既不能养其锋锐之气,临敌何以责其有折冲之勇?</p>

自今望皇上留意武备,将官忠勇可用者,须稍假权柄,使之得以展布,庶几临敌号令严整,士卒用命。”</p>

魏广德侃侃而谈道:“今士大夫有识者皆曰:‘祖宗用刀尖上挣来的天下,今日被笔尖儿上坏了。且文武并用,乃长久之术。’</p>

也就是俗语说的‘文官把笔安天下,武将提戈定太平。’”</p>

听到魏广德这么说,小皇帝依旧是一脸严肃的点点头,好似是听懂了一样。</p>

“老师,这是不是说要善于发现那些有本事的武将?”</p>

片刻后,小皇帝开口问道,“就如同你把还是游击将军的马芳举荐上来,后来又看中俞大猷,还有戚继光,现在又尝试使用李成梁。”</p>

闻言,魏广德点点头笑道:“马芳是从一介小兵通过战功逐步升迁上来,本身就证明其能力,只是不确定上限是哪里,所以可以尝试使用。</p>

俞大猷则不同,以百户身份立功获迁成为总兵,戚继光也在剿倭战场上履立奇功,李成梁也是类似。</p>

不同的是,俞、戚二人在南北都有实战功勋傍身,证明自己的能力,而李成梁只有辽东一地功劳,所以此次去西南,也是对他能力的一种考验。</p>

而我要告诉陛下的就是,要从兵部文书里发现可用将才,并尝试使用,给他们表现机会。</p>

一旦确认可用,陛下可就要把人护好了。</p>

毕竟,朝廷无论何时都必须有可领兵出战的将领,才能保证长治久安,单靠文官是不行的。”</p>

其实明朝并不是没有武将,即便是崇祯年间也是将星璀璨,只是没有得到重视,先后凋零,到最后沦落到亡国的命运,让汉人接受异族三百年奴役。</p>

万历皇帝当然明白魏广德提醒的意思,“把人护好”,可不就是针对文官吗?</p>

不过他还是有些不明白,等魏广德回内阁后,他才问左右道:“魏师傅之意,盖谓为治固当用文,也要用武”</p>

“先生也是文官,却不护短,欲为朝廷保护武将,修整武备,真可谓公忠报国者矣。”</p>

今日当值陈矩当即笑道。</p></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