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万盛世

989师夷长技(1 / 2)

“善贷,你怎么忽然提起旧港宣慰司来,据我所知,朝廷已经有一百多年和那里断了联系,旧港也没有派人到京城觐见朝贡了。”</p>

内阁,张居正值房里,张居正捻着美髯诧异道。</p>

满朝堂,留着大胡子的官员不少,就连魏广德这个来自后世,极不习惯留须的人,也不得不选择顺应时代,留起胡子来。</p>

但是,满朝诸公中,惟独张居正的胡子最大最长,所以朝中官员私下里已经用“大胡子”来代称首辅。</p>

而张居正对自己的美髯也是非常喜爱,据说他每日都要精心打理一番,做好后才出门。</p>

实在是他额下的美髯已然成为他这个首辅大人的标志,甚至是乘车坐轿上街,在撩开车帘露出自己一副美髯后,四下百姓观之都知道他是当朝首辅大人。</p>

加之张居正五官端正,眉目也是极好,民间倒是纷纷称赞其为“美髯公”。</p>

有资格被称为“美髯公”的男子,可不仅仅是胡须长得好看,其人本身也得是“奇男子”才行。</p>

于是,民间也有好事者搜索古今书籍,编排出个美髯公榜,首辅张居正张大人竟然也位列其中。</p>

这美髯公榜,高居榜首的自然是汉朝开国皇帝刘邦。</p>

刘邦也是大胡子吗?</p>

当然不是,但是按照《史记》中的记载,刘邦身上很多地方异于常人,比如他左大腿有“七十二黑子”,比如他额头很高,长了一副“龙颜”。</p>

光是额头很高当然算不得龙颜,还就是因为他的胡子,刘邦的美髯是稀疏秀美型的那种,类似龙须,再配上他的高额头,就有了“龙颜”的说法。</p>

刘邦之下的,则是关羽。</p>

多数人想到关羽,除了他自负武功外,最自负的就是美髯。</p>

据说有一次他闹着要跟马超比个高下,诸葛亮说马超跟你美髯公没法比啊,他一高兴,就啥事都没了。</p>

胯下赤兔马,手中青龙偃月刀,外加美髯飘飘,关二爷就是那个年代的帅哥靓仔儿。</p>

下一位就是北宋大才子苏东坡,他身上有说不完的话题,而美髯却很少被人提及。</p>

其实苏东坡又号“髯苏”,这见于明张岱的《西湖》一诗,“问谁能领略,此际有髯苏。”</p>

虽然史料上并没有多提及他的大胡子,但是从他自号和民间传说来看,这位应该也是和张居正类似的,颚下有一捧美髯。</p>

另外还有如谢灵运、蔡襄等。</p>

谢灵运是南北朝时期诗人、佛学家、旅行家,东晋时世袭为康乐公,世称谢康乐。</p>

曾出任大司马行军参军、抚军将军记室参军、太尉参军等职。</p>

刘宋代晋后,降封康乐侯,历任永嘉太守、秘书监、临川内史,终于元嘉十年被宋文帝刘义隆以“叛逆”罪名杀害,时年四十九岁。</p>

谢灵运少即好学,博览群书,工诗善文。</p>

其诗与颜延之齐名,并称“颜谢”,开创了中国文学史上的山水诗派,他还兼通史学,擅书法,曾翻译外来佛经,并奉诏撰《晋书》。</p>

明人辑有《谢康乐集》,所以谢灵运在大明的知名度还是很高的。</p>

至于蔡襄,则主要是民间流传故事的影响,把他的美髯也传开了,故而在这次大明朝版“中华好美髯”评选中上榜。</p>

蔡襄的美髯和他的书法名气一样大,据传说有一次宋仁宗问他,你这么宝贵的胡子,晚上睡觉时是搁被子外边呢,还是搁被子里边?</p>

结果蔡襄这人心重,当天晚上把胡子从被子里边挪到外边,又从外边挪到里边,一夜没睡着。</p>

故事真不真不知道,不过在民间流传开来,大家自然知道他应该是有一副美髯的。</p>

张居正位列榜上,虽然排名或许因为当朝的缘故,仅此于关公,排名应该说很高,但是张居正还是自承绝无和古人攀比的意思。</p>

不过呢,现在朝中议事,张居正抚须的动作那就更加频繁了,让人不注意都难。</p>

“唉叔大兄,这旧港宣慰司可是成祖所封,莫名其妙就和朝中失去联系,朝廷之前也忘记派人查探,到底是不对,也不知道这宣慰使施二姐是否是被人害了。”</p>

魏广德开口叹道。</p>

“嘶,不至于,我大明封的旧港宣慰使,谁敢加害于她?”</p>

张居正听到魏广德这么说,微微皱眉,捻胡子的手也放下。</p>

“都已经过去百余年了,现在就算派人去查,怕是也难查到当年情况。”</p>

对于一个海外之人的死活,其实张居正并不放在心上,可是毕竟是朝廷册封的官员,要是真被南洋土著给害了,这不就是不把大明放在眼里,践踏大明的尊严。</p>

这对于将“礼”的地位抬得很高的文官来说,是绝对不能接受的。</p>

其实,以前只是没人提及,或者说被刻意疏忽,但真要放到朝堂上来说,朝廷从未下过撤销旧港宣慰司的旨意,在施进卿死后,朝廷还曾下达册封施家子弟袭爵的旨意。</p>

可见,朝廷并未放弃过旧港。</p>

“不管如何,朝廷派人查清楚当年的情况,还是应该的。”</p>

魏广德则是说道,“而且,嘉靖年间所绘制《皇明舆地之图》中,亦未标注旧港宣慰司,我觉得兵部和宫中所收藏之图册,应该予以修改。”</p>

修改地图,这也是在为将来出兵旧港取得道义上的依据,被谭纶提醒,魏广德也知道该提前修补。</p>

反正真正派人下南洋,也要等到数年后。</p>

水陆两军不做好充分准备,魏广德是绝对不会贸然出兵的。</p>

“善贷,你老实说,忽然提及旧港,到底是为何?”</p>

事儿其实不大,可是张居正也不是好忽悠的,最近他虽然忙于推进考成法,但是魏广德突兀的提到旧港之事,还是让他很是敏感。</p>

今日,本来就是魏广德来向他汇报蓟镇军的情况。</p>

在魏广德话中,看到蓟镇军训练有素,足可称之为大明当世最强军,之后和谭纶闲聊时,无意中说起和朝中失联多年的旧港宣慰司。</p>

看似逻辑通顺,但是张居正总觉得魏广德的话没那么简单。</p>

魏广德做事比较四平八稳,不会贸然行事,不管做什么往往都是经过长时间精心准备才会付诸实施。</p>

这就是魏广德给张居正的感觉,现在说起的旧港,张居正总感觉魏广德后面应该憋着大招才是。</p>try{ggauto();} catch(ex){}

此时,张居正心里,其实多多少少有些猜测,那就是俞大猷指挥的南洋水师,是不是打算派去旧港?</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