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居正说的话,自然不是廷议最后的总结发言,而是提出举荐人选。</p>
“今日召集廷议,主要就是为了推举出吏部尚书人选,诸公既已推举出人选,居正也打算举荐一人为候选之人。”</p>
张居正一开口,就吸引了殿上所有人的注意,待听清楚他的话后,许多人都是大吃一惊,都是没想到已经尘埃落定后,首辅大人还会开口举荐人选。</p>
要知道,先前讨论葛守礼和朱衡时,各人大多都已经表明自己的态度,就算和张居正亲近之人,此时也是一脸惊诧,其中王之诰尤甚。</p>
要知道,现在六部尚书中,支持张居正的肯定是他和户部王国光,但王国光毕竟是山西人,原本更多和杨博走近。</p>
这次本来王国光是要推举张四维,但几番试探后终于确定,张四维确实不可能成为人选,所以只得作罢。</p>
但是张居正这次居然也要推举人选,之前可没有半点风声透出。</p>
王之诰是张居正老乡,按说他有推举之人,无论如何都应该告诉他一声才是。</p>
一双狐疑的眼睛看向张居正,想知道他到底是要推举谁,难道真被杨博说服,要强推张四维上位吗?</p>
而此时,包括魏广德在内的其他人也是好奇,除了葛守礼和朱衡,还有谁有资格参与吏部尚书的竞争。</p>
屋里所有人都看向张居正,就见他双唇张合之间,一个陌生的名字出现在他们的耳中。</p>
“张翰。”</p>
这个名字如此陌生,即便是记忆力超群的魏广德第一时间都没有反应过来他说的到底是哪位。</p>
一时间,屋里众人都是四下里打听,张居正口中的张翰是何人。</p>
还是朱衡率先反应过来,有些迟疑着问道:“首辅大人,你口中的张翰张大人莫不是南京工部尚书?”</p>
“正是。”</p>
张居正轻轻捋着胡子,含笑答道。</p>
“这”</p>
魏广德惊讶的看着张居正,耳中就听到旁边吕调阳的声音,似乎是想说什么,但意识到好像不对,就又闭嘴。</p>
这个时候,魏广德也逐渐整理了脑海中的记忆,把人确定下来。</p>
不过他和张翰根本就没有什么交集,所以只能把人归入徐阶一类人,以为是张居正不愿意让葛守礼或者朱衡上位,而临时从自家阵营中选择的一个有资格参选之人出来。</p>
“张大人身为南京工部尚书,倒也符合吏部尚书人选。”</p>
就在这是,左都御史葛守礼率先发声道。</p>
其实吏部尚书人选,按照朝中规则就是两类人,一是六部和都察院部堂,二就是礼部或者其他侍郎级官员。</p>
除此以外的文官,谁都没资格参与吏部尚书之争。</p>
张翰无论如何也是工部尚书,自然是有资格参与其中的。</p>
有了葛守礼的支持,很快参会的其他人也都纷纷点头,因为找不出理由反对他参与此次竞争。</p>
“首辅大人,这么说,这次报送宫里的吏部尚书人选,就是三位?”</p>
魏广德这时候发声问道。</p>
“如果没有异议,我的意思就是把有资格的举荐人选都列入奏疏递交宫里圣裁。”</p>
张居正看向魏广德,很认真的答道。</p>
魏广德看了眼下面的朱衡和谭纶,谭纶冲他微微摇头。</p>
三个人中,和张翰有接触的,也就是谭纶了,可他也找不到反对张翰入选的理由。</p>
要知道,不管是魏广德还是朱衡,早就和南方官场没太多联系,而谭纶长期在江南剿倭,自然对江南官员认识较多。</p>
魏广德看出谭纶的意思,随即点头道:“既如此,我也同意把张大人列入人选中。”</p>
随即吕调阳、王国光等人也都纷纷点头附和。</p>
大佬都不反对,下面的其他人也都点头。</p>
只不过在最后表达支持的时候,无疑支持张翰的人最少,仅有张居正和两个浙江级科道表达了支持。</p>
最后,此次廷议主持,吏部左侍郎魏学增又开口询问是否还有举荐之人。</p>
待三声无人响应后,魏学增看向上首的张居正、魏广德和吕调阳,等待他们的意见。</p>
张居正看看魏广德,小声说道:“无人举荐的话,那就这样,让惟贯书写此次廷议奏疏,各人署名。”</p>
惟贯,就是魏学增的字,他也是这次廷议主持,自然由他来做最为合适。</p>
魏广德点点头,看到吕调阳而是点头,于是开口说道:“既然再无人举荐人选,那就由魏大人书写此次廷议奏疏,诸公稍坐片刻,署名后即可离开。”</p>
说完后,魏广德看了眼下方有些落寞的张四维,心中冷笑。</p>
这次,杨博在发觉身体出问题后,本来就计划好了,他熬到年底,帮助张四维转礼部后再奏请致仕,期间就帮着张四维拉拢朝中官员,做一些准备。</p>
只是没想到,自己身体有恙的消息不知怎么就泄露出去了。</p>
而激怒之下,杨博的身体先扛不住,终于是不得不提前上奏请辞。</p>
张四维这边还没准备好,显然是达不到杨博的心愿了。</p>
从文昭阁出来,魏广德没走两步,就被后出来的朱衡快步追上,耳语几句。</p>
“嘶”</p>
魏广德豁然站定,看向朱衡道:“士南兄,这”</p>
“前日你告诉我那事儿,我就觉得怕是不妥,该拖一拖的,结合刚才之事,我才有此猜想。”</p>
朱衡低声答道。</p></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