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万盛世

648革荫(1 / 2)

隆庆元年看似就这样在裕王派系鸡犬升天中过去了,如果没有高拱的黯然离朝的话,裕旧人应该是很快能够掌控朝堂。</p>

所谓“一朝天子一朝臣”,大抵也就是如此。</p>

岁末,宫中连续发出两道旨意。</p>

第一道旨意:以建元年号改隆庆殿为庆源殿,遣都督蒋华告祭显陵;改隆庆州为延庆州,卫为延庆卫,改给印信六十六颗。</p>

第二道旨意则是因为魏广德的一封奏疏,言石州被虏残破后人无固志,乞亟令守臣修城浚池,劳来安集之,仍免其徭级三年,另“石”州通“失”,寓意不详,建议改名。</p>

其实石州的“石”有稳固,稳如盘石之意,寓意本来是好的,不过刚好发生陷城之事,谓“失”,所以自然引起隆庆皇帝的兴趣。</p>

这也是魏广德从陈矩那里得到的消息,不知道为什么,似乎老朱家的人都很信神佛。</p>

据说从朱元璋开始就遍寻张三丰,想拜其为国师,觅长生法,到后来的朱棣、朱厚等皇帝,对修建寺观也是非常支持。</p>

隆庆皇帝以前在裕王府的时候还不怎么显现出来,可现在做了皇帝,他似乎也有些迷信道教了。</p>

只能说遗传基因或许真的很强大,从朱元璋为了吃饭出家做和尚开始,老朱家就和这些和尚、道士似乎牵扯起来,渊源颇深。</p>

隆庆皇帝数次看到关于“石州”的奏疏都是皱眉,言此地名不好。</p>

消息传到魏广德耳中,为了前途自然要投其所好,思虑后干脆上奏建言,该石州为永宁州,取永远宁静无事之意。</p>

倒不是他没想过用永安州这个名字,可已经有地方用上了,自然不好继续使用,否则有个地方必然要因此改名。</p>

永宁,永宁。</p>

隆庆皇帝很喜欢这个名字,遂在改隆庆殿名和隆庆州时一并把石州也改了。</p>

之后,魏广德有抽空见了见刚到京城的神机营副将,这位自然就是原镇守福建福兴泉漳及浙江金温等处总兵官戚继光,他担任的这个神机营副将,其实还是他劳资当初在京城为官时的职务,算是子承父业。</p>

而之所以戚继光会来魏府拜访,魏广德也不大清楚是怎么回事,不过还是见了见这位后世传颂的大英雄。</p>

和心目中的形象不同,戚继光显得不像个武将,更像是文臣,虽然知道他没考取过功名,以前在老家的时候似乎就是个公子哥,倒是生就一副好皮囊。</p>

之后,魏广德让张吉打听了他的行踪才知道,原来是拜码头,而且是先从勋贵这边拜起,在京城的几座国公府都走了一遍,之后就是其他的侯府、伯府。</p>

当然,兵部的码头也不会少。</p>

至于魏广德,应该是身份的关系,即使当朝得宠的文官,又是军户出身,和魏国公府、定国公府又有亲戚关系。</p>

礼多人不怪,老话总是有道理的。</p>

其实京城里的官员,有多少认识他的,或许知道其人,却没有交往,他这到京城就四处拜码头,倒是很快融入进了京官的圈子。</p>

当然,主要还是武官圈子。</p>

不过让魏广德惊叹的还是戚继光短短时间里展现出来的财力,按照张吉的估计,这半个多月的时间,戚参将撒出去的钱财怕是二、三千两银子不止。</p>

不知为什么,凡是涉及到张居正的人,魏广德总感觉天生就有些亲近不起来,也不知道是因为知道张居正最后的结局,所以明哲保身还是什么。</p>

即便他想加深感情的冯保那里,虽然增加了走动,可效果连他自己都觉得不甚满意。</p>

和戚继光也类似,大家出身仿佛,可和他说话总感觉不到和俞大猷说话那么自然,总想着要防备点什么。</p>

这天魏广德去参加福建清吏司郎中刘光济的生日宴,和他认识也是因为魏广德近些年一直很关注福建、广东的情况,特别是福建开海在即的时候。</p>

现在内阁和福建地方上,关于开海的决议已经初步达成,有望在年底前,月港第一艘商船就可以出海,其中刘光济也发挥了不小的作用,主要就是在涉及税收分配。</p>

隆庆皇帝想要吃独食自然不可能,月港的商税被分成三份,一份留地方,一份上缴户部,天子也只能从中分到一杯羹,而且是独占一半份额。</p>

不过因为地方和中央层面都有人,在月港通商船只数量上被强加限制,一共只有四十四条船的名额,自然让商税的收取总额受到很大的限制。</p>

只是魏广德觉得,既然口子已经打开,就别急着扩大,先适应一段时间再说。</p>

最好的方法其实还是让其他省的海商眼红,要么提出增加开海港口,要么增加船只数量,让他们也能够成功洗白。</p>

循序渐进的实施开放政策,一朝吃不成胖子。</p>

不过今日,刘光济私下里和他商量,想重新外放地方为官的想法,倒是有些难住了魏广德。</p>

其实刘光济起初就是外放地方,从临清推官做起,后调任户部任员外郎、郎中,现在又想回地方。</p>

按说,给刘光济一个知府,品级升到四品也不是不可以,可在今日聊天中,刘光济给魏广德透了个意思,他想主政一省,重新启动年中葛守礼阻止的“一条鞭法”。</p>

是的,户部尚书葛守礼强推停罢一条鞭法,户部官员反弹是最厉害的,刘光济就是其中一员。</p>

今日,刘光济和魏广德的谈话,不断力陈此法的好处,言谈中也多次提示是得到户部许多同僚的支持,这让魏广德不得不谨慎起来。</p>

户部郎中,在京城可是能够和一省布政使扳手腕的人,安排知府官职人家肯定是不会愿意去的。</p>

京官,遇到地方上的官员,普遍都是见官大一级。</p>

推行一条鞭法,魏广德态度摇摆,不过他知道在老家江西,似乎这项政策执行的还不错,很多府县都这么做,只不过因为葛守礼的缘故现在都停下来了。</p>

由此,魏广德不由得想到,不如帮着推一把,刚好江西有位置空缺,原布政使请求致仕,只不过对这个职位的任命,吏部只有建议权,而没有决定权。</p>

于是,第二天魏广德就在吏部转了一圈,知道杨博等人都没有江西布政使的人选,话语中也透露了他想举荐人选的意思。</p>

虽然没有得到肯定的答复,不过这些都是心照不宣的事儿,因为他们都是沉默的态度,这其实也就是默许之意。</p>try{ggauto();} catch(ex){}

下午,魏广德又去陈以勤府上谈好此事,当晚回府就让聘请的师爷酝酿了一篇举荐刘光济为江西布政使的奏疏。</p>

之后几日,魏广德倒没有急着把奏疏拿出来,而是和刘光济连续见了几次,一切妥当之后才把奏疏送到尚书杨博的案头。</p>

办完此事后,魏广德也终于接到转迁旨意,改吏部右侍郎为礼部左侍郎,而殷士谵则改迁吏部。</p>

县官不如现管,这道旨意其实还是陈以勤暂时拦下来的,帮着拖延了些日子。</p>

转眼隆庆二年正月辛亥朔,隆庆皇帝行拜天礼,于宫中谒奉天殿世宗皇帝几筵,弘孝、神霄二殿毕出,御皇极殿文武群臣及朝觐官四夷贡使行庆贺礼,免宣表,免命妇朝贺,免百官宴,赐节钱钞。</p>

隆庆皇帝登基后的第一个年头总算是过去了,虽不尽如人意,可也就这样。</p>

魏广德知道,隆庆皇帝心里还有遗憾,当然主要就是高拱的离朝。</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