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话事人

第四百七十九章 还是高端招式好用(上)(2 / 2)

你们起码还有几十个人,又没有就此灭绝!</p>try{ggauto();} catch(ex){}

这时候,四辅王家屏忽然顺着万历皇帝的语气:“可令六部、都察院、翰林的堂上官、掌科、掌道廷鞫雒于仁,问其是何居心,并给予处置。”</p>

众人:“.”</p>

恳请陛下平心静气,将奏疏留中不发。臣等另寻机会,再将雒于仁从朝堂劝退就是。”</p>

至于喝酒、求财、杖责太监等等问题,如果换成一个大户人家老爷,这算问题吗?</p>

雒于仁完全不相信林泰来能出什么,讥讽道:“阁下若有真知灼见,直接明,何必遮遮掩掩?”</p>

后世有个宫廷传,万历皇帝在养心殿地下埋了二百万两白银。</p>

雒于仁和今主要的搭档都给事中王三余,脑壳像是被大锤子敲了一下,此刻只剩下了嗡嗡作响。</p>

雒于仁不假思索的答道:“据先前宣府出事时,有某大臣通过镇守太监,密送银两进宫。”</p>

正所谓威莫测,林泰来纵然身为穿越者,此时也摸不准皇帝心态了,但好像与他关系也不大。</p>

皇帝今召见阁臣,这并不令人意外,但是让阁老们惊讶的是,居然让大家进宫。</p>

但这帮清流势力也真是吃饱撑着,非要拉他林泰来下水。</p>

正常情况下,日常召见奏对地点都是在内阁马路对面的文华殿,而不是直接把人喊到内宫去。</p>

吏部尚书是外朝之首,像这样的场合一般就由吏部尚书来主持。</p>

到底有多大仇多大怨?不就是废了你们十多个人,这很多吗?</p>

殿内众人越发愕然,难道不是胡扯,内里真的有什么逻辑?</p>

又听林泰来继续:“其次,就是文字内容上的摹仿!</p>

在太监的引领下,阁老们从养心殿门前路过,然后去了毓德宫。</p>

陈学士惊讶的看着林泰来,这事别人都想躲,怎么你林泰来怎么还上赶着想去?</p>

我并未指名道姓,林九元何故情急?莫非心虚?”</p>

林泰来拍了拍胸前的新官服补子,“翰林院只是个五品衙门,而在下可是个正五品,又有翰林官职,为什么没资格代表翰林院?”</p>

能趁机混好处就混好处,如果混不到好处就事不关己高高挂起。</p>

万历皇帝半躺在塌上,精神状态不佳,脸色也很难看,也不知道晚上睡了没樱</p>

《金瓶梅》气词有句是‘劝君凡事放宽情’;而你奏疏有句是‘虞舜温恭,和以致祥’!”</p>

还有人跑到雒于仁面前,假模假样的鞠躬作揖,气氛烘托十分到位。</p>

甚至还有前言不搭后语、互相矛盾的地方,比如前面指责了皇上好色,身边美女多了伤身,后面又指责皇上专宠郑氏。</p>

这个进宫可不是进午门或者皇极门,而是进乾清门,真正的内宫或者后宫。</p>

殿内众人听到这里,忍不住议论纷纷,感觉林泰来在强词夺理。</p>

但对于当今的人而言,这种回答还是挺新颖的,当即就有人鼓掌喝彩。</p>

林泰来侃侃而谈:“首先是结构上的摹仿!《金瓶梅》开篇有酒色财气四首词,而后顺势进入教!</p>

林泰来也不空对空,直接举例:“比如,《金瓶梅》酒词有句是‘酒损精神破丧家,语言无状闹喧哗’;</p>

而你奏疏原文有句是‘心志内懵,威仪外缺,持刀弄枪’。</p>

申时行按照既定计划,奏对:“奏疏内容多有诋毁之处,恐会让世人信以为真,故而不宜扩散。</p>

王家屏答道:“下就是明智的人太多了,是非自有公论。”</p>

这车开得真是猝不及防,毫无预兆!</p>

主要作用包括并不限于:加热御膳、储存物品、司礼监大太监宿舍等等。</p>

万历皇帝非常不满的:“难道就任由这样的人,肆无忌惮谤毁朕,而朕只能装聋作哑?”</p>

而你的奏疏开篇则是酒色财气四箴词,而后顺势进入所谓的劝谏!”</p>

万历皇帝狠狠的:“将他治罪!”</p>

如果再这样发展下去,确实又可能多出一位青史留名的“名臣”。</p>

最后林泰来掷地有声的:“我举了这么多例子,你还敢狡辩?</p>

我林九元乃是文科状元,又是诗坛宗师,还是那本巨着最权威的专家!</p>

你的文字伎俩逃不过我的眼睛,也只有我才能发现其中的摹仿秘密!</p>

我林九元愿意对自己的鉴定结果负责!”</p>

万历皇帝又看向申首辅,怒气冲冲的:“张诚所言极是!</p>

“你这是胡袄!”雒于仁终于回过神来了,愤怒的叫道。</p>

句真心话,清流势力和万历皇帝较劲,他的态度是“中立”,在旁边看热闹,不会特意向着谁。</p>

如果硬劝皇帝息事宁人,那最后反而是自己恶了皇帝,何苦来哉?</p>

从毓德宫离开时,首辅申时行对四辅王家屏:</p>

阁老们闻言就明白,皇帝这是真动怒了,连自称都从朕气得变成了我。</p>

杨官就象征性的问了这么两三个问题,然后就对左右甩锅:“诸君还有什么要问的?”</p>

“你为何想去?”最后陈学士忍不住好奇问道。</p>

“若问我居心,惟愿皇上为尧舜也!故而直言进谏,助皇上知错改过!”</p>

随即林泰来进了掌院陈学士的公房,“明日廷鞫雒于仁,如果陈前辈不想去,在下可以勉力代劳。”</p>

所以吏部的杨官咳嗽了几声后,就率先开口了,他对雒于仁问道:“你上《酒色财气疏》,究竟是何居心?”</p>

林泰来叹口气,真是树欲静而风不止。</p>

奏疏他也看过了,只感觉充满了吹毛求疵、夸大其词的情绪输出,除了一句不立储君之外,没有什么实际就事论事的内容。</p>

旁边的王三余质问道:“雒评事抗言直谏,正人君子无不感动!阁下为之发笑,又是什么心肠?”</p>

我大明和你大清礼制不一样,臣子过乾清门进内宫的情况极为罕见,一般都是皇帝驾崩前后去处理丧事,比如徐阶强行把临终的嘉靖皇帝从西苑抬到了乾清宫。</p>

这踏马的完全没有预案!林泰来怎么敢的?</p>

原本除帘事人问答,没有多少人话的东朝房,突然就热闹了起来,充满了快活的空气。</p></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