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越道:“不,还是老规矩官营商办,但又有些不同。以往朝廷办交引所时朝廷有钱,但如今朝廷没钱,所以钱系陈掌柜出。至于朝廷则出路、出人出驿舍!”</p>try{ggauto();} catch(ex){}
“也是设立董事会,但董事会由官员,商人,高管三方组成。”</p>
无论是交引所还是邮政,章越始终贯彻的就是政企分开。</p>
设立董事会作为二者中介。借鉴后世从淡马锡模式到深圳模式,再到合肥模式,常州模式都有一脉相承,变和不变的地方。</p>
陈行道:“从汴京至西京,再从西京至长安,从长安至秦州,朝廷每年都要花大量钱财来维系。陈某若能为朝廷分忧,为天子解难,也是荣幸之至。只是陈某本钱不多,怕是力有未逮。”</p>
章越道:“这个容易,让交引所给你募大头,再从市面上找几个富有商人合投。”</p>
比如章越在杭州,秦州布局以棉纺业为核心,以政策布局配套新产业。那么邮政则引入类似于风投。</p>
如今知杭州的便是章越老师陈襄,而知秦凤路转运使则是章衡,素来是上阵亲兄弟,打虎父子兵的套路。</p>
章越将其中理念与众人细细说了清楚,陈行等无不佩服得五体投地。</p>
只要从汴京至长安,明年至秦州,再至河州的邮路能够贯通,不说盈利,只要能自负盈亏,那么每年为朝廷节约百万贯不在话下。</p>
如此之前答允天子六百万贯,便先了了一百万贯了,至于以后的……以后再说。</p>
众人交谈直至深夜,都是兴致勃勃。</p>
……</p>
王回府后,王安礼来到其府上。</p>
“见过丞相!”</p>
王持王安石的信给王安礼看过,王安礼见了吃了一惊。</p>
王安礼道:“不意兄长对韩子华如此言语。吾兄说过了,他下野之后不论朝政的。”</p>
王道:“新法是令兄一辈子的心血,他自不愿看韩章二相将之更易。本相对令兄倒是再了解不过了。”</p>
王安礼道:“新法之事我与章相公所见略同,破除积弊必须有大魄力,但反过来也要能够在微末上进行调整。有时候后退也是为了更好的前进。”</p>
王微微笑了笑,原先王安国,王安礼都是反对王安石变法。到了熙宁后,王安礼与章越是一直走得很近。</p>
当年郑侠案,章越冒着开罪吕惠卿的风险也要保下王安国。</p>
章越不仅对其蔡卞很是提携,对王安礼也是一般。王安礼心底感激章越对兄长的回护之意,同时他与章越也是进士同年,二人交往很久了。</p>
现在王安礼已是知制诰,同修起居注。</p>
王对王安礼道:“你说他日韩丞相若下野了,章相公是否会支持老夫?”</p>
王安礼一愣道:“章相公是丞相的门生,丞相不该说出这般见外的话来。”</p>
王抚须笑了笑道:“本朝没有座主门生之说,再说章相公入中书以来一直是与韩丞相走得近,与老夫走得远了些。平日在政事堂,章相公也是多与韩丞相议论事。”</p>
王安礼听出王有那么些酸溜溜的意思。</p>
王安礼反问道:“难道王丞相要与韩丞相为难?”</p>
王道:“非也,你也知道本相立朝多年,从不耍弄阴谋诡计,换了他人在本相的位置或有取而代之之意,但本相却没有这个打算……”</p>
王安礼道:“王丞相真长者。”</p>
王道:“我有一事不明,为何令兄不自己来作宰相,而要托我来为之呢?”</p>
王安礼道:“家兄曾与我道,变法之技陛下已是尽得之了,他自是不必再用了。”</p>
王道:“是啊,陛下的意思是事无大小,尽由他办。韩章二人要取代令兄怕不行。韩章改役法之意,陛下乃不得已从之。”</p>
“陛下之所以答允,是因天下多盗亦民生确实疾苦,苏轼不是也在徐州任上连续上疏说天灾人祸,百姓多逃亡吗?”</p>
“故而暂且从之,陛下最后还是要把揽大小之事,一切自己来办。”</p>
王安礼道:“原来如此。”</p>
王安礼明白如今百姓疾苦,用当时的话盗贼一出多一出,再如此下去老百姓们都要过不下去了。</p>
官家迫于现实,所以答允更改役法,一旦时机成熟,官家还是要将变法推行下去的,如此便与韩绛,章越二人的主张冲突了。</p>
“所以要罢韩丞相!”</p>
王点了点头:“其实韩丞相也早看出着点,那日在政事堂他私下与我道,募役法改作免役法后。也不算是三次任相皆一事无成,如今他心事已了,看来是流露去意了。”</p>
韩绛前两次任相都颇为势弱,这一次得章越支持后,改动了免役法,心事已了。</p>
最要紧的是韩绛明白天子一直都不喜欢他。</p>
王安礼道:“韩丞相如今辞相,倒不失功成身退。”</p>
王道:“所以请你来替老夫作个说客,替我说一说章相。老夫长于经义,短于治国,于此事上他可以助我一臂之力!”</p></div>